Web Title:民農交通安全民農交通安全

曾與台灣同是「行人地獄」,南韓如何搶救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?【兒童行人地獄】

編按:許多人都聽說過「台灣是行人地獄」的說法,但你可能不知道,在十多年前,距離台灣不遠的南韓也曾被批評是行人地獄。2010年時,台灣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率高達14.3人、韓國高達11.1人,台韓兩國交通安全問題不相上下。然而11年過去,2021年台灣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仍超過12.6人,韓國卻只有5.6人。

為何台灣的交通安全問題原地踏步,韓國卻能一掃惡名?以下是靖娟基金會的研究與觀察:

近期隨著 CNN 報導文章的發酵,台灣行人地獄的惡名受到國內民眾廣泛迴響,積習成常的交通問題,也在各方聲浪的檢討下,重新回到公共政策的討論範疇之中。然而,該如何推動交通改革,洗刷惡名標籤、形塑以人為本的交通文化,或許我們能借鏡南韓過去近30年的推動經驗。

如同先進國家的發展軌跡,南韓在1990年代前後,也曾經歷高事故傷亡的交通黑暗時期。當時韓國的每十萬人交通死亡人數為30左右,光是1988年就有1,766名兒童因交通事故死亡。

但2000年以後,因為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,南韓的整體交通事故傷亡率大幅下降;從1988年到2016年,南韓的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約96%,可看出顯著的改革成果。

推「學區制度」搶救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

為何南韓開始進行交通安全改革?最早可以追溯至1990年代初期,蓬勃發展的公民運動讓「步行權」概念進入一般大眾生活中,政府也在輿論壓力下,啟動每五年一期的「國家交通安全基本規劃」(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Master Plan;교통안전기본계획)。

而為了回應當時日益嚴重的兒童交通傷亡問題,韓國也參考歐美做法,自1995年起修訂《道路交通法》,指定幼兒園及小學周邊區域,導入確保安全通學路線的「學區」(어린이 보호구역;又稱兒童保護區)制度,並在後續修法中,強化車輛駕駛的肇事責任與違法裁罰機制,要求用路人負起更高的兒童保護義務。

學區制度,是透過交通安全設施設置,與管理手段並行的特別保護區域,目的是透過如速度管理、停車空間移置、障礙物移除等方法,確保兒童在往返學校期間的安全。

截至2022年為止,韓國各地已指定施行共16,749處兒童保護區,分別於小學、幼兒園、日托中心等處進行道路交通環境的改善措施。根據「南韓國家警察局2022年白皮書」,目前在所有申請指定的區域中,有高達98.8%的小學、91.5%的幼兒園周遭,皆規劃為「學區」,並進行交通安全環境上的改善。

不只修法 四大工程計畫友善行人

2003年至2013年間,韓國以學區政策為基石,接連提出的各項環境改善工程,以及相應的教育政策與促進法案,展現南韓政府有意識地擴大對於步行安全的保障力度,國家道路政策也隨著2012年頒布的《行人安全與便利促進法》(보행안전 및 편의증진에 관한 법률),正式宣告從「以汽車為中心」轉向「以行人為中心」的系統規劃思維,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往後在交通環境的規劃上,應遵循「行人利益優先」、「行動權平等」、「兼顧安全、便利、舒適與美觀的政策制定邏輯」、以及「跨域系統的合作」等四大原則。

針對改善行人環境的工程計畫,韓國採取以下計畫:

計畫ㄧ:改善學區

  • 透過安全設施的改善,創造安全通學路線
  • 號誌、鋪面、減速帶與安全護欄的安裝

計畫二:創造安全步行環境

  • 步行環境不便區域的改善
  • 安裝人行道,整平並連通各區人行道
  • 安裝自行車通行車道

計畫三:改善步行環境區域

  • 依據不同步行環境特性,進行分類規劃
  • 從「線性」思維轉變為「空間」思維
  • 針對步行環境改善提出規劃、執行與評估調查

計畫四:打造步行優先區

  • 針對步行不便、高事故區域之住宅區及商業區進行步行環境改善
  • 安裝安全設施並應用交通寧靜措施(traffic calming tools)

回頭檢視台灣的交通改革歷史,過去數十年間有不少公民團體嘗試以政策倡議或公私合作方式,推動各項通學環境規劃與改善計畫,無奈在資源不足、民意基礎薄弱的情況下,始終未能擴大影響力所及的範圍。

去(2022)年底,總算在交通安全意識不斷高漲的社會氛圍下,使政院正視交通環境改善的重要性,推出「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」,由營建署編列50億經費,預計改善400多所學校危險路段。

然而,根據南韓的學區推動經驗,只有單一計畫的推展,可能無法從根本改善交通安全問題。真正改變的關鍵,在於藉由制度研訂的共識、既有技術與法規的配合,達成兒童保護的法制化工程。政府也應該從都市規劃與交通科學角度出發,進行相關研究與數據調查,以此展開教育、工程與執法等 3E 策略的執行。

期待未來台灣頒布《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》,建構出更明確的交通相關法制體系規範,以及相應的國家整體規劃方針及行動策略。讓兒童作為弱勢用路人的角色,能在其中獲得重視。